當前,全球制造業正加快邁向數字化、智能化時代,智能制造對制造業競爭力的影響越來越大。智能制造是指基于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集成,能夠自主動態地適應制造環境變化,實現產品從設計制造到回收再利用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化、優質化、綠色化、網絡化、個性化的制造系統或者模式。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,是我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、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依托。近幾年,我國智能制造產業門類和體系逐漸形成,研發經費和人力資源投入逐年提高,一些核心技術實現突破,出現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智能制造行業和高科技企業。但是,我國智能制造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,在國際競爭中面臨高端和低端兩頭擠壓的壓力,相關行業和企業還存在創新積極性不足、研發投入不夠、結構不合理、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等問題。
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,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在帶來生產效率提高和生產方式變革的同時,也會為后發國家實現跨越發展提供重大機遇。能否抓住智能制造這一重大機遇,關系我國能否建成制造強國、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。我們要客觀認識我國制造業存在的不足,堅持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,強化制造業基礎能力,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,加快實現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跨越。
充分認識智能制造的意義,重塑發展理念。目前,我國傳統制造業總體上處于轉型升級的過渡階段,相當多的企業在產業分工中處于中低端環節,但很多企業仍滿足于低成本競爭,使用智能設備的動力不足。即使一些引入智能設備的企業,也僅停留在初級應用階段。應充分認識智能制造對產業發展的顛覆性意義,樹立以智能制造整合價值鏈和商業模式的理念,借助傳感器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新技術,對原有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實施智能化改造,使其安上智能的“大腦”、接上互聯網的“云端”,推進生產方式“智造”、產業形態再造、高端產業創造、商業模式改造,重塑制造業產業鏈、供應鏈和價值鏈,加快培育形成智能制造新模式,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。